《学术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

 
来源:学术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课程思政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连接点在于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能够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文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自身文学专业学科的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在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共同作用下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实现以专业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思政教育对于高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强化其专业学科特色,以中国古代文学涵养推进学生内涵式发展,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学生成长的精神引导。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创新体系引导学生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学科能力培养的统一。 引导学生内涵式发展、建立学生多维视角的创新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提出的更高的教育要求,课程思政强调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身发展,这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所必须重视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类的中文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从而推进自身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培养,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而言,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强化对于学生的多维评价,旨在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同专业学习的融合,并且推动学生在科学评价体系中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并且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在本科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文字技能和精神涵养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文字之美和精神之美的感受。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并不能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行为产生实质的帮助,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的精神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道德审美,那么对于学生的课程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和精神内涵的理解上。 在研究生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项目,这客观上实现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学习上的文学判断和分析,这也是对于学生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全方位强化,它能够提升学生中国古代语言文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会将自己对于事物、行为的评价标准作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项目当中,客观上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从而推动学生个人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引导下的专业社会实践。在研究生阶段的评价,则是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力和创新力。 二、注重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能够以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内涵实现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和精神涵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课程思政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以中国古代文学内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全面发展、接受人文教育的需要,同时这也是师范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应用当中,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能够胜任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等不同教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要求。高校要引导学生重视高校课程同未来职业教学课程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这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力,同时以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岗位中,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对于师范学生的培养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生的,这是因为师范学生要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自身发展的标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字能力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将自身的道德建设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实践当中,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以优秀的师德向学生传达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这也是师范院校强化思政教育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的重要目标。 高校在开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当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既要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能力,由抽象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转化为具体的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品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能力。学生在自发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方法中能够获得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以对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的理解引导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高校不能忽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这也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只是简单的理论教学,教师也只是通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字、涵义,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应用途径,推进学生开展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社会实践,这既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和现实价值,同时这也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形式,以现实实践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以课程思政要求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专业学科教学的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专业学科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素养,同时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给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传授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要求。要真正扩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育影响力,高校需要以课程思政的要求增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提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力,实现专业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重视对于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以课程思政的要求为导向,将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和精神内涵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当中。举例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强调爱国精神、家国精神,这是符合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应当将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进行深刻剖析,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前人的品性和行为方式,这能够推动学生开展具有爱国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高校应当开展相关的文体实践活动,让古代文学真正鲜活起来,让学生们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内涵、文学价值,并且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以前人的精神品质不断鼓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课程思政能够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提供实践和教育上的方向性,引导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需要从中国古代文学中获得精神熏陶,同时也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的社会价值观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与时俱进,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涵养,同时又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当中,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代文学需要借助于课程思政来突出自身学科教学上的育人特征,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个人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不断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创新。 四、以中国古代文学提升课程思政的文化内涵,增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随着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教学和实践方式已经趋于模式化,这很容易导致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于课程思政也渐渐失去兴趣,这是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自发性学习是最为重要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能够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动化、创新化,这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而言,它也需要不断的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是非常富有人文精神气息的,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 高校专业学科教学应当不拘泥于形式,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虽然是属于文学类的学科教学,它带有明显的文学学科特征,同时专业学科的学业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文字、研究方法等等,但是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也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得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开展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明确的社会现实要求指引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社会实践方式,它的教学内容是广泛的,同时也是具有理论性的,课程思政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载体来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佐证,而中国古代文学即是最好的教学内容物。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教师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作品为例,去进一步讲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品格涵养,在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路径,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科而言也是非常有用的。文化具有感召力,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高校需要将中国古代文学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深刻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课程思政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现实性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和教育意义。 [1]支媛.内涵式发展及其学生评价多元化体系构建——基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视角[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2):102~106. [2]华云松.高等师范院校人文课程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接——以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3~216. [3]白静,张军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5):115~117. 课程思政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连接点在于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能够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文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自身文学专业学科的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在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共同作用下的全面发展。一、建立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实现以专业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思政教育对于高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强化其专业学科特色,以中国古代文学涵养推进学生内涵式发展,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学生成长的精神引导。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创新体系引导学生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学科能力培养的统一。引导学生内涵式发展、建立学生多维视角的创新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提出的更高的教育要求,课程思政强调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身发展,这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所必须重视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类的中文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从而推进自身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培养,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而言,后者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强化对于学生的多维评价,旨在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同专业学习的融合,并且推动学生在科学评价体系中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并且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在本科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文字技能和精神涵养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文字之美和精神之美的感受。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并不能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行为产生实质的帮助,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的精神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道德审美,那么对于学生的课程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和精神内涵的理解上。在研究生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项目,这客观上实现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学习上的文学判断和分析,这也是对于学生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全方位强化,它能够提升学生中国古代语言文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会将自己对于事物、行为的评价标准作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项目当中,客观上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从而推动学生个人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引导下的专业社会实践。在研究生阶段的评价,则是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力和创新力。二、注重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古代文学能够以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内涵实现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和精神涵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课程思政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以中国古代文学内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全面发展、接受人文教育的需要,同时这也是师范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应用当中,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能够胜任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等不同教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要求。高校要引导学生重视高校课程同未来职业教学课程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这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力,同时以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岗位中,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对于师范学生的培养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生的,这是因为师范学生要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自身发展的标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字能力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将自身的道德建设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实践当中,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以优秀的师德向学生传达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这也是师范院校强化思政教育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的重要目标。高校在开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当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既要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能力,由抽象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转化为具体的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品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能力。学生在自发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方法中能够获得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以对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的理解引导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高校不能忽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这也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只是简单的理论教学,教师也只是通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字、涵义,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应用途径,推进学生开展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社会实践,这既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和现实价值,同时这也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形式,以现实实践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三、以课程思政要求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育性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专业学科教学的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专业学科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素养,同时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给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传授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要求。要真正扩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育影响力,高校需要以课程思政的要求增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提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力,实现专业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重视对于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以课程思政的要求为导向,将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和精神内涵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当中。举例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强调爱国精神、家国精神,这是符合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应当将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进行深刻剖析,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前人的品性和行为方式,这能够推动学生开展具有爱国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高校应当开展相关的文体实践活动,让古代文学真正鲜活起来,让学生们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内涵、文学价值,并且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以前人的精神品质不断鼓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课程思政能够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提供实践和教育上的方向性,引导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需要从中国古代文学中获得精神熏陶,同时也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的社会价值观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与时俱进,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涵养,同时又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当中,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代文学需要借助于课程思政来突出自身学科教学上的育人特征,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个人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不断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创新。四、以中国古代文学提升课程思政的文化内涵,增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随着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教学和实践方式已经趋于模式化,这很容易导致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于课程思政也渐渐失去兴趣,这是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自发性学习是最为重要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能够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动化、创新化,这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而言,它也需要不断的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是非常富有人文精神气息的,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高校专业学科教学应当不拘泥于形式,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虽然是属于文学类的学科教学,它带有明显的文学学科特征,同时专业学科的学业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文字、研究方法等等,但是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也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得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开展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明确的社会现实要求指引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社会实践方式,它的教学内容是广泛的,同时也是具有理论性的,课程思政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载体来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佐证,而中国古代文学即是最好的教学内容物。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教师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作品为例,去进一步讲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品格涵养,在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路径,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科而言也是非常有用的。文化具有感召力,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高校需要将中国古代文学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深刻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课程思政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现实性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和教育意义。参考文献:[1]支媛.内涵式发展及其学生评价多元化体系构建——基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视角[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2):102~106.[2]华云松.高等师范院校人文课程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接——以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3~216.[3]白静,张军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5):115~117.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 网址: http://xsy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662.shtml


上一篇: 唐代咏桂诗研究述论
下一篇: 企业经济论文_“双创”情境下创业导师特质结构及其影响机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学术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